1974年,第一届世界粮食大会在罗马召开,与会的专家认为中国将无法解决本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四十余年过去了,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变得越来越好。
人类对未来悲观的担忧无时不在:60年代是恐慌人口爆炸和全球饥荒,70年代是资源枯竭,80年代是酸雨,90年代是瘟疫,进入21世纪则担忧全球变暖。现在回头再看:全球饥荒基本解决(少数国家的饥荒是当地政府管理的问题),欧美及东亚国家不是担忧人口爆炸,反而是忧虑人口出生不足;风能/光能/核能/潮汐能/页岩汽等新能源和新发现似乎在破除资源枯竭的魔咒;酸雨问题似乎已无人再提;全球流行瘟疫急剧下降几乎消失;变暖问题是会影响沿海低地国家,但其好处似乎还没人阐述。
同样,对中国的悲观预测也从未间断,包括当下担心的:雾霾污染、食品安全、经济脱实向虚、技术革新不够山寨横行……。但如果再乐观一些看,这些也在改变:环保风暴在去产能、调经济结构的同时,也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食品的监制比以前更严、更安全;资金脱实向虚是因为虚拟经济的收益更大,当过多资金的涌入会拉低资金整体的收益率,此时实体经济的收益率优势就会体现出来;以前的山寨大国,现在创新实力却并不弱…。
未来很好,世界很好,出现了问题就会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于未来,我们无需悲观,只需勇敢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