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深圳,晋升国家级!

2023-12-27 17:310
摘要:广东又上分了!12月20日,广东一口气发布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



1




广东又上分了!

12月20日,广东一口气发布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

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


五大都市圈覆盖了大湾区核心9市,以及粤东、粤西。而像韶关、梅州、阳江这样的城市,就只能在圈外了。


5个都市圈中,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都市圈发展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

而广州、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分别由广州、深圳市政府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编制,并经国家发展改革委衔接函复。

这意味着,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直接晋升国家级。

这也是一线城市,首次有国家级都市圈落地。

在此之前,国家已经批复了10个都市圈,全部为重点二线城市获得。


2021年2月,南京都市圈获得批复,成为首个国家级都市圈。

此后,福州、成都、长株潭、武汉、沈阳、郑州的都市圈规划都获得国家批复。

有所区别的是,在武汉之前获批的都市圈规划都由国家发改委发布。而这之后,都改成了由地方自己发布,甚至是在某些场合“不经意”提及,人们才获知消息。

广东的五大都市圈规划,同样如此。

而与之前的10个都市圈相比,广深都市圈的最大区别是:城市能级高。

广州都市圈,包括广州、佛山全域,以及肇庆、清远部分区域,GDP总值达到4.46万亿元,人口达到3257万人。

深圳都市圈,包括深圳、东莞、惠州全域以及深汕特别合作区,GDP总值更是高达4.9万亿元,人口达到3415万人。

也因此,深圳都市圈成为面积最小、但产值最高的都市圈,经济密度达到3亿元/平方公里。

而深圳都市圈,今年也必将是第一个5万亿量级的都市圈。

两大一线城市,依然是龙头般的存在。


2




都市圈的功能在于协同、联动,从而聚力向上发展。

广东在这方便,本身就已经做得很好了。

尤其是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广佛同城化、深圳东莞的产业联动,在国内的城市协同化上已经算是头部了。


但在五大都市圈规划中,依然提出了不少不足之处:

广州都市圈内广州以外各市之间合作动力不足;

深圳都市圈政府间合作协议约束力较弱;

珠西都市圈核心城市带动力不强、产业协作与创新资源相对不足;

汕潮揭都市圈科创领域相对落后,未来或面临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等方面被拉大差距的挑战;汕头作为特区和粤东中心城市,特区作用未充分发挥;

湛茂都市圈产业发展亟待转型升级,资源型、粗放型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比偏高。

除此之外,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还提出了一个共同的问题:

周边地区的虹吸效应明显。

当小弟的,还是抱怨大哥虹吸的太多了。

这源于广东的地域失衡,太过严重。


从GDP来看,深圳超过3万亿,仅次于上海北京,是名副其实的全国第三城。广州也即将迈过3万亿门槛,两个一线城市的地位,在广东无人能及。

佛山、东莞都进入万亿俱乐部。除了肇庆实力稍弱,珠三角的整体实力无疑是断档般存在。

而粤东、粤西、粤北三个地区,也只有茂名、汕头2个城市GDP超过3000亿,还有阳江、汕尾、潮州、韶关、梅州、河源、云浮7个城市,GDP还在1000亿的水平。

更明显的是人均GDP对比。

珠三角9个城市人均GDP均值超过11万元,深圳、珠海、广州3个城市都超过了15万元。而粤西的平均值5.84万元,粤东、粤北的均值更是低于5万元。

珠三角的人均GDP,已经是粤东粤西粤北的2倍多。

在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前,这种区域不均衡,是难以接受的。

针对这种情况,广东也出过招。


年初的一份文件,就是专门针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

支持珠三角在粤东粤西粤北各市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 

支持珠三角各市在粤东粤西粤北探索布局建设“飞地经济” 

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通过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等方式,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反向飞地”


说白了,小弟还是得靠大哥带。

尽管总体的目标是“区域协调发展”,但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无法改变:

超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虹吸,会越来越强。

如此看来,不禁有个疑问:

像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这样的能级,还有必要单独划都市圈吗?


3




都市圈的热潮,确实有点过了。

2019年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正式开启了都市圈热潮。

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提出了建设都市圈的规划。

全国的都市圈数量有多少?

没人能知道。

根据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的统计,目前全国成型的都市圈数量达到34个。


但真实的数量,肯定远超这个数字。

34个都市圈中,成熟型的也只不过只有6个:

上海都市圈、北京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广州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17个发展型的都市圈,还在慢慢成熟。而11个培育型都市圈,其实还基本没有形成都市圈。

遍地都市圈的热潮,也遭到了警告。

2022年9月,国家发改委对都市圈有了新说法:

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依托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城市逐步培育。不能跨越发展阶段,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推动都市圈建设。 

都市圈的基本范围是1小时通勤圈,大多是2万多平方公里。


各地在确定都市圈范围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防止盲目扩张规模。

都市圈有了硬性约束,此后各大都市圈也紧急做了收缩。

比如武汉都市圈,从此前的“1+8”阵容,缩减到了“武鄂黄黄”四个城市。

比如广州都市圈,把原来的韶关城区、云浮城区踢了出去。深圳都市圈,把河源都市区、汕尾都市区踢了出去。

并非每一个城市,都有能力撑起都市圈。

那些中小城市的都市圈梦,注定要破灭了。

都市圈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成功的都市圈,比如东京都市圈,又是怎么发展起来的?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可以详细了解东京都市圈的演变和内在逻辑。

感兴趣的朋友,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关键词“东京”,直接私发给你!



THE END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老船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相关新闻
老船长总篇数 356 篇
数据狂热粉,这世界上没什么问题是用数据解决不了的。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老船长
数据狂热粉,这世界上没什么问题是用数据解决不了的。
文章数
356
话题数
0
精华文章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