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件事,共同指向剧情反转

2023-11-16 11:260
摘要:今天我们讲三件事,都是影响我们经济温度和金融市场走向的事。


今天我们讲三件事,都是影响我们经济温度和金融市场走向的事。

第一个是,美国的通胀超预期降温了;

第二个是,中国10月金融数据表明,经济仍在谷底;

第三个是,据报道准备推出新的1万亿,以避免房地产继续塌方。

这三件事,共同指向了一个方向:

中短期的纯经济层面,中美的运行方向正在同时发生反转,美国开始从高位向下走,中国开始从低位向上拉。



1




先来看第一个。

美国通胀超预期降温,总体通胀与核心通胀均都在预期下行:

10月CPI同比+3.2%,低于预期值。前值为+3.7%。

环比持平,也是低于预期(市场预期为+0.1%)。前值为+0.4%。

核心CPI同比+4%,环比+0.2%,都相对于9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同样也是低于市场预期。

看下面的CPI变化图,会更直观地感受到,美国通胀从顶峰回落的大趋势:


离2%的目标只剩三步之遥。

其经济温度正在按我们预期的方向运行。

前几天我发文《美元暴跌,准备迎接拐点》,说美国财政政策的扩张无法长时间悖逆美联储的货币紧缩政策,因为美联储才是货币之水的源头——财政可以用老本来维持短时间的逆向扩张,但老本吃完之后想扩也扩不了了。

这个数据公布后, 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都直线跳水,黄金拉升。这符合逻辑:

通胀降温→暂停加息→国债收益率下降→美元和其它货币的利差缩小→美元指数下跌、人民币升值。

当然,美联储官员是不敢把话放太松的,他决不敢说“本轮加息就到这里了”。哪怕加上“大概”二字他也不敢说。

须知心如野马,易放难收。市场对宽松终将到来的预期远远比持续收紧强得多,所以放这个缰绳的时候得一截一截地徐徐松手。而收紧的时候就要提前一两年喊话才行。

这个数据给了再次确认的信号:美元强势周期结束了。

事实上,去年10月美元指数就见了大顶,今年10月算是次顶。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对人民币和国内资产算是客观上的利好,有利于中国经济恢复、大A回升——当然,这只是客观因素,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内在的土壤和动力。



2




再来看中国10月份的金融数据。

10月的社融一言难尽,总体而言还是处于磨底阶段。

这事急不得,从7月磨到10月了,再磨几个月也不意外。

当你看清大趋势的方向,再去看中短期的波动,就容易理解“大波浪和小波浪叠加造成的抵消和共振”,所带来的看似不规则现象。

先看数据:

中国10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1.85万亿元,预期为18041.26亿元。前值为4.12万亿元。

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 7384 亿元,预期为6562.82亿元,前值为2.31万亿元。M2同比增长10.3%,预期为10.36%,前值为 10.3%。

所谓“前值”,指的是“上一个单位时间”,在这里指上个月。

看总量,那当然是稳中向好:

社融同比多增了9108亿,不但高于市场预期,而且也好于季节性;

新增人民币贷款为7384万亿,同比也多增1058亿。

虽然但是。

社融新增虽然多,但主要是政府发债比较多——政府债券净融资为1.56万亿,同比多了1.28万亿。

这属于有形之手因素,而反映市场温度的企业融资,不但没增加,还减少了:

企业债券净融资1144亿,同比少了1269亿。尽管,其中一部分原因可能和城投公司被限制发债有关。

而人民币贷款增加的主要原因则是银行冲量,票据融资大幅增加:票据融资增加3176亿,同比多增1271亿,成了企业贷款的主要拉动项。

居民贷款依然非常弱:减少了346亿,同比多减166亿。

尤其是短期贷款,减少1053亿,是近十年的最低值。这说明啥?消费还是在边际走弱;中长期贷款增加707亿,同比多增了375亿。尽管数字是正的,但这幅度,聊胜于无吧。

在这样的金融数据之下,市场开始预期近期会降准。

但今天上午央行公告说要做MLF了:

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对冲税期高峰、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同时适当供应中长期基础货币,11月15日开展了495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1.8%。同时开展14500亿元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为2.5%(没变)。


做MLF了,降准的必要性就小了。

不管怎样,反正是得放钱。这是货币政策和美国发生了反转。



3




第三个事,是据某媒体报道,继前段时间落地1万亿新增国债之后,目前正在筹划另外1万亿方案,以阻止房地产行业的风险蔓延。

据信:

计划为城中村改造和经济适用房项目提供至少1万亿元人民币的低成本融资,以支撑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市场。央行将通过政策性银行分阶段注入资金,这些资金最终会流向对房子的购买力。最早可能在本月迈出第一步。

我认为,这实属情理之中。

稳中向好当然是稳中向好。但从各项数据和细节来——比如M1低到尘埃里——都表明整个社会和人心依然处在低谷。

再加上 就连浓眉大眼的万科都有点风雨飘摇,这样下去真的不行。

不行,还是得救。

有关这件事的全文报道和影响分析,请下载PDF文档。

下载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回复“万亿”免费获取。



THE END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作者:钟灏

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相关新闻
钟灏总篇数 91 篇
宏观经济分析师,投资实战派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