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当前趋势,杠杆还会往老百姓身上加

2023-02-24 10:270
摘要:扩内需,关键是谁负债来启动需求,最终又是谁拿到了资产背了一身债

▣作者:和卿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扩内需,关键是谁负债来启动需求,最终又是谁拿到了资产背了一身债!

按照当前趋势,国家大概率还会通过房地产让居民背债,达到拖经济的目的。

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最近国家(财政)放缓了背债的步伐,并继续引导市场向房地产提供利好,而事关房价上涨的土地供给问题却避而不谈。


1




最近让我隐隐感到不安的是,国家稳经济的动作似乎没有原先料想的那么着急。

多少让人觉着之前的口号响,行动不足。

这很不正常。

按理说,当前我们的经济正处于复苏的起步阶段,刚有好转正需要再吃药巩固的时候。

然而,作为扩内需启动的关键经济主体——财政,扩张的步伐却远不如去年、远不如预期。

眼瞅着一季度就剩最后一个月了,类似于2022年初关于各地着急发债、着急上项目的声音却很少。

经查证,原来各地方发债上项目的速度确实没有那么积极,特别是涉及基建项目的专项债。

按照上头要求,目前31个省市自治区共获得提前批专项债2.2万亿(全年专项债的60%),要上半年用完。然而,目前地方专项债发行规模仅 7764.8 亿元,远远低于去年同期。

这不禁让人思考,是因为各地缺项目,还是因为政策支出有意放缓,试图靠经济自我修复——换句话说,就是靠企业和居民自发的投资和消费来慢慢盘活经济?

目前,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情况。

因为相比2022年,2023年财政的超前支出态度是“适当”和“不减”:紧迫感远没有去年足。加之1月社融大增,难免从态度上进一步放松,转而研究如何让居民也尽快参与进来。

毕竟经济循环单靠一方面行动,支出大还不一定见效果,加之地方债务压力大,若再像去年那么搞,赤字会进一步暴露地方风险。

财政支出放缓具体是什么原因,还需要后续观察。

但是,无论什么原因都不影响“此刻,国家背杠杆意愿不强,或(有意)观望后再用药”的判断。


2




变化可能出自房地产!

2022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单靠基建投资稳不住经济,今年必须打开房地产投资稳经济的作用。

国家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去年11月,政策打开房地产融资的三支箭——从供给端,修复房企的资产负债表;

春节期间,央行又研究“间接”买房的方案(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与资产管理公司专项再贷款)——从需求端,托房价;

2月20日,证监会又启动不动产私募投资基金试点——从供给端既可以实现房企融资,从需求端又相当于鼓励基金参与楼市购房。

这不免让人觉着稳房价甚至让房价再度狂飙从而盘活地产投资和居民消费的意味越来越浓。

毕竟,国家如此向房地产输送利好,而催生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土地供给不足问题,却迟迟没有发文解决。供需失衡的基础一直存在,特别是发达的一线城市。

这一判断也刚好与最近的核心城市房价上涨相对应。

可以说,当前整个国家政策多少有点儿重提夜壶,自己少加杠杆的意味。

——这也是一次带有巨大风险的行动。

其一,如果居民继续背,未来遇到经济逆风,消费不足的问题只会更严峻。那么,此刻的政策选择只不过是让楼市风险继续扩大并被进一步延后的鸵鸟行为。

其二,如果在经济预期没有回暖的情况下,居民死活不加杠杆,财政支出又断档,引发资产负债表危机,很可能会加大后期打通内循环的成本。


3




重启房地产,让房地产步入正常健康的轨道没有问题。

可问题是,最后的杠杆还会加在居民身上。

而且,“房住不炒”并没有从房子供给根源(集中供地带来的土地垄断价值)上下功夫,而依然靠政策打一棒子给个枣,一会儿压需求一会儿又抬需求,从而加剧供给短缺,供给根源上助涨房价。

此刻居民负债过高,加之疫情和烂尾等负面的信心冲击,结果无非两种:

一:供给继续短缺,经济回暖后需求恢复继续推升房价,制造更多的社会矛盾;

二:供给继续短缺,需求信心长时间难以恢复,经济下滑进一步助推房价调整,增加重启经济的成本。

上述哪一种对于我们老百姓都不是最好的结果,前者无非是继续在房地产泡沫中奔跑,后者无非是在资产负债表衰退中煎熬。

老百姓的杠杆率始终过高,消费不足与作为工业国产能过剩的根本矛盾只会长远地制约经济发展。

最近几个学者关于债务到底是毒药还是解药的讨论登上热搜。

其中有一个学者我非常赞成,即收入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债务必须扩张,特别是政府债务,它是经济增长的法宝。

这是制度或经济结构约束下的次优选择。

但是我更关心的是最后的债务会以什么样的形势转移到老百姓身上。

毕竟,债务支出是刚性的,而背负债务获得的资产——房子或其他,却是变动的、流动性很差的。

一味的将杠杆最终都转移到居民头上,未来需求不足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将更加致命!

所以,像美国次贷危机后那样,财政阶段性加杠杆、居民适当地去去杠杆,配合以触及根本的改革,缓一缓消停一段时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要知道,这一轮由疫情和房地产引起发的需求不振从2021年二季度开始,截止目前已经持续近两年。

之所以这次疫情放开后需求还起不来,最核心的原因还是之前居民加杠杆的速度太快、杠杆加的太高。

房价过快上涨、居民日常消费减少已经多次向市场发出“经济结构有问题”的信号,政策若依然不从居民端的资产负债表出发去考虑内循环问题,结果只会让自己手里的工作越来越多越来越乱。

就眼前而言,最重要的是让房地产开发商不再担忧政策会突然转弯,能持续稳定地扩大供给,让居民看到调控房价的有效市场手段——土地有序供给,让大家看到一个有规有矩、法制健康的市场。

这一点远比任何政策都好使。

今晚7点咱们就针对最近的变化唠一唠:最近国家这么多动作,到底是想干嘛?

PS:一谈到风险不少人就会想到明斯基时刻,那么什么是明斯基时刻,它到底描述的是什么?当前中国居民杠杆率到底怎么样,又会触发什么债务风险?政策又该如何制定,又有哪些改变?


这些答案都在《明斯基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评述》和《基于明斯基理论的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重估与债务风险探讨》两份资料中,绝对专业绝对干货。


感兴趣地可以添加下方企微,向客服免费领取:


相关新闻
和卿总篇数 106 篇
数据经济研究员,交易实操人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