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需要一场大“出清”!

2023-01-16 10:030
摘要:2023年,全世界都在不安与摇摆中等待被各大机构渲染的“大衰退”。

▣作者:和卿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2023年,全世界都在不安与摇摆中等待被各大机构渲染的“大衰退”。

然而,这却是一场打着“救助”制造的危机,是结构性性、长期性危机的延续。

我们可能会在年末或者明年的宽松中再次迎来狂欢,继续将危机扩大并延后。


1





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轮经济衰退。

有人说它是1929年大萧条的延续,有人说它是2008年次贷危机的延续。

让我说它是信用货币脱锚后,各国央行打着“救助”口号无限印钞积累危机的延续。

1933年之前货币与黄金足额挂钩。

那时的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是工业生产商品的速度远远大于黄金供给增长速度的通缩危机。

然而这种危机是短暂的,很快会通过市场降价、倾倒等方式出清,进入下一轮循环。

然而,自从1933年货币锚定的黄金不在足额、1971年货币彻底脱钩黄金进入信用货币时代,化解危机的方式不再是市场出清而是“稳金融”救助,经济危机开始变得结构性、长期性。

结构性表现为两点:

其一,发达国家在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产业向下游转移,底层收入变得不稳定,民粹泛滥。

为维持罗斯福以来的大政府主义下的高福利,工资变得刚性,劳动力难以通过市场自发“出清”。为维持高福利,伴随着央行和财政的一轮又一轮的放水动作,美元呈现出周期性外溢,引领着各国走向虚假繁荣。

其二,发展中国家承接了发达国家的中低端产业,工业产品随着全球周期性的需求收缩而迅速过剩。

那时候发展中国家还是典型的生产性过剩危机。然而,为了缓解危机,政策转向国内刺激,靠借贷消费周期性地延缓商品过剩,减缓市场出清落后企业、落后产能的动力。

各国执政者都太害怕发生类似于1929年似的经济大衰退,纷纷一轮又一轮地选择凯恩斯方式印钞、由财政扩大需求,期间还穿插着“里根—撒切尔”改革下金融自由化的身影。

正是这一系列的动作,导致原本周期性的经济出清危机转变为长期性。

(各国政策利率基本上都是趋势性下滑,每一次出清都非常短暂,波峰一波比一波低)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2023年还未扩大的衰退仅仅是信用货币时代开启后危机的延续。

疫情下发达国家撒水引起的通胀、进而由加息缩表带来的经济收缩,也仅仅是整个信用货币危机的一小部分。


2





让人发愁的是,2023年中国的困局不再是08年的过剩冲击,而是潜在过剩与金融系统双危机。

其根源还是“救助”,确切地说是通过救“金融”迂回地救经济。

这只会加剧过剩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

可以说,每一轮宽松都是透支居民债务上限的“诱杀”,“印钞——刺激投资和消费”模式阶段性缓解了过剩,但却在一轮轮救助中加剧了过剩。

因为,负债带来的庞大消费很容易迷惑企业,濒临破产出清的企业又续上了一格血,这又反过来加剧后续出清的困难,直到负债消费变得不可能。

此外,透支消费制造的虚假繁荣推高了生活成本,也在加剧工资刚性。

比如,2022年某代表力挺年轻人重回制造工厂,可工资却没有实质性上涨——制造业招工难的问题还再加剧。

正是由于实体经济过剩,金融迂回救经济、稳经济在房地产与地方积累了大量的债务,金融稳定的压力凸显。

想想,仅房地产一项债务暴露就严重地拖累了2022年经济,地方隐性债务暴露、通过标准债券蔓延又将如何?

这是摆在领导面前的两大难题。

目前正在试图通过内需消费来化解过剩,通过信贷救助来维稳金融。

说到这里,我很不理解为什么西方缺少商品还直接向老百姓撒钱,中国却依然试图通过宽货币来触发新一轮信用扩张。

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没有多少人贷款投资、消费,货币淤积金融系统,实体经济饱受压力。

最后,中国经济的另一条暗线——金融化,也进一步依托于债务快速成长,“脱实向虚”就是它的具体表现。

最终在技术约束、人口结构约束等条件下,各国都只能在低生产率的存量市场中博弈,感叹、抱怨......中国这两年的声音就特别大。

可以说,中国仍然站在发展中国家行列,却患上了发达国家的病。

所以,是时候来一场大出清了。



3





事实上,自从2008年全球债务见顶,2015年又再度崛起也没有超过2008年的峰值。

这与我们看到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和各国财政支出扩大形成鲜明地对比。

这说明,市场已经在自发出清,而政策依然想试图通过信贷扩张来维持经济热度。

其结果只能是债务不断向央行聚集。

我们甚至可以猜想,未来的危机很可能是政府的信用危机。

事实上,美国冻结俄罗斯的美元、欧洲对俄罗斯石油设价格上限、日本“刻意打压”游资狙击债市、中国......都是在透支信用。

全球存量市场的博弈(滞涨困局),正在让全球的经济不在是西方曾经崇尚的自由化、市场化,而是割裂的、“区域保护”的。

在国家安全的主张下、在财政的支持下,在制造人为的分裂,美国开始采取技术限制和市场准入政策,欧洲开始建立数字技术标准和碳关税准则,中国开始砸重金试图摆脱西方的芯片制裁、试图通过新能源、新技术站上世界之巅。

然而,这样的格局是缺乏效率的、不友好的。

比如,中国的创新离不开分工和规模效应带来的红利,割裂也只会让商品成本居高不下。

可以预见的是:

1、随着经济衰退的加深,下一轮货币宽松会在高于2%的通胀目标下开启;

2、加息渐进尾声已经促使资本逐渐向新兴市场国家回流,新的外汇平衡格局再逐渐回归;

3、中国今年必须暂时靠国内消费处理好过剩把经济的底给兜住,并靠印钞化解可能出现的债务危机;

4、中国想在美元的霸权下崛起,仅靠商品是不够的,还必须抱着开放、改革的姿态承认困难并解决困难;资本走出去的同时也会加快资本开放的程度——金融化加快,只希望金融监管的法律制度也能跟的上节奏!

......

其他的咱们直播中细聊,点击下方预约按钮,今晚19:00,直播间见!


同时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给大家准备了3份我之前阅读过认为非常不错的资料,你们仔细看一看吧。

1.《地方隐性债》
它讲了隐性债务到底有多少,扩张的深层次动因又是什么,对经济又会产生什么影响,看完你就全懂了;

2.《中国财税体制改革之路》
它是一份参与制度设计的人主讲的,内容通俗易懂,告诉我们财税制度如何从“分权——收权——治权”转变影响经济的,干货满满!

3.《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金融发展》
它是一份演讲稿,讲述了中国40年的金融发展如何与中国的经济制度相融合,未来10年金融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又是什么。

添加下方企微,同事会给你。


相关新闻
和卿总篇数 106 篇
数据经济研究员,交易实操人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