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高温天气,可能意味着东北的机遇来了!

2022-08-22 13:460
摘要:这段时间,很多人都要热化了。



▣作者:钟灏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这段时间,很多人都要热化了。


重庆连续超过40度的天数已经破纪录,8月18号重庆北碚更是达到45度,连续两天打破当地最高气温纪录。


红色预警报了一次又一次,大家早已视若等闲。


这里有一个高温地图,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坐标对号入座。



高温导致长江流域降雨少、蒸发量大,继而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据国家气候中心分析,中下游地区可能会出现夏秋连旱。


当然,极端天气不止中国。


韩国8月8号的大暴雨已致14人死亡4人失踪,这场暴雨是韩国近80年来最大的一场。欧洲也不遑多让,从西班牙干涸开裂的水库到多瑙河、莱茵河和波河的水位下降,昭示着一场500年一遇的旱灾。



1




有两个数据值得注意:


今年前7个月,全国平均气温比往年同期高了1℃。


全球海平面的平均高度,去年创下历史新高。


这个数据来源于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报告里还提到:


温室气体浓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热量和海洋酸化,这四项关键指标全都在2021年创下纪录。


2013~2021年期间,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4.5毫米。这个上升速度是1993~2002年间的两倍多。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说:


“过去七年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七年,而我们看到下一个‘有记录以来的最热一年’只是时间问题。除非发明出从大气中清除碳的方法,否则海平面上升、海洋变暖和酸化将持续数百年。


没错,可能会持续数百年。


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性变化。


这让我预感到,气候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人类文明格局的重塑,导致区域经济的大洗牌,导致不同城市的崛起与衰落


是时候以地理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区域经济了。


下面讲讲我的逻辑,再讲讲我看好的区域和城市。



2




首先我们得承认,大自然的力量太强大了。


再怎么说“人定胜天”,再怎么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类都无法摆脱大自然的影响。


你说,天气热了可以开空调。


哈哈,空调不要花钱啊?相比那些冬暖夏凉的地区,你花在“对抗大自然”上的每一分钱,都意味着你生产力和竞争力的损失。


你每天的通勤时间比别人多一个小时,就意味着别人比你多享受了一个小时,可以陪家人、逛商场、约朋友。


这里需要深刻地理解“经济”二字的含义:


人类不是不能对抗大自然,而是人类必然要考虑对抗的代价,因为人活着就是要用更低的成本来达到更大的效益(幸福)。


基于这个原理,我们才能预判哪个区域、哪个城市拥有最小的对抗自然的成本。


其实过去4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从北向南移动的过程,也正是遵循这一原理的体现。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以前东北经济那么发达,改开后各种生产要素就呼拉拉飞到南方去了呢?


这里我简单解释一下:


其实中国经济格局的准确说法,既不是从北向南移动,也不是从西向东移动,而是从内陆向沿海港口移动,尤其是向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个三角洲移动。


之所以向沿海港口移动,是因为企业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要对外出口,海运的优势远远大于陆运和空运(虽然某些高附加值产品可以空运,但是它的生产却仍然依赖于基于海运的产业链),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当然要去沿海设厂。


而沿海地区之中又以长江和珠江三角洲为最优,因为它们的水运不仅通海外,还有河流通内陆,所以三角洲就成了连接海内外的枢纽。


北方的辽宁和山东虽然也有沿海,可是被朝鲜半岛堵在里面,航运船只就要比上海多跑1200多公里,要多烧多少油,多耗多长时间?


所以在这种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类就用脚投票,去了效益最高的地方。



3




那么如今面对气候变暖的趋势,上面讲的地理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这本是一个大课题,气候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无法精准预测它对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


比如有一部电影《后天》,说是持续的天气炎热造成格陵兰岛冰川融化,北大西洋海水淡化,又造成大西洋暖流中断,北半球反而变成了小冰河气候,到处冰天雪地。


但从各种研究和实证数据上来看,可以大概率地确定以下规律:


内陆的极端高温或低温比沿海更严重;

同样是沿海地区,暖温带和热带可能比中间的亚热带更平和。


本文开头的那个气温分布图就表明了这一点:



红色高温地区都分布在中间内陆,广东靠近热带的那里反而比较平和。


美国也差不多,美国的一项研究认为,三十年之后的极端高温天气主要分布在美国的内陆平原:



中西部没有高温是因为那里是高原和山地。


也就是说,北半球的宜居地带,大致从中间向南北两端移动。



4




如我们在第二节中所讲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海运经济性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崛起起了决定性作用。


现在再加上气候宜居性这个维度来衡量的话,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主要有两点:


一是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将继续拥有有优势;

二是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沿海地区会拥有宜居优势。


北方沿海也就只有环渤海一带了。注意,我认为这里不应该包括天津,因为天津太靠里了,而且地势低洼,它的港口也是淤泥质,天赋不好。


天赋相对较好的就是大连、烟台、威海、青岛,这些都是基岩海岸,既有漂亮的海景,又有较好的港口潜质。


我们去除心中的偏见,其实在5000年前的上一个气候暖期,东北就率先形成了比较先进的文化——红山文化。


5000-6000年前,正是气候暖期,在东北辽西地区产生的红山文化是当时的最高水平,一般认为中原的商文明就是红山文化的后裔,是汉族文化的直接来源。



当时是农业社会,当然是在内陆,如今的商业文明,就要转移到港口了。

假如气候再回到5000年前那样,东北变得宜居将是大概率事件(但不会太靠北)。


压抑了多年的东北和山东,可能将迎来天赐良机。


最后放一张3D地形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地形:


 









【米筐不动产】视频号开通啦!
▼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不动产▼



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
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相关新闻
钟灏总篇数 102 篇
宏观经济分析师,投资实战派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