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有趣的货币学知识?
宗教自古以来,一直都是经济活动和货币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最初的萨满自然宗教形成的时候,祭祀这种职业与其说是神灵的代言人,不如说是政治、经济活动的主要策划者,也是社会财富的分配和生产制造的引导者。
不管你从事什么样的祭祀活动,或者向神灵祈祷什么样的愿景,都离不开一件事儿:交钱!
从经济的角度上看,大家一起凑钱凑贡品,然后交给祭司做法事,换取(亦或说是“购买”)神灵对众生的恩泽,这属于批发式掉期交易。(掉期:一种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天完成交易的交易方式)
那么自掏腰包给和尚好处费,然后见佛祖烧香许愿,换取佛祖对自己的保佑,在商业活动上称之为“询盘”。(询盘:问问谁的货更好,更便宜,说话更算数,然后买谁的东西)
祭司姑且算作“询盘”过程中的中介,也算是人类形成的最早的“金融从业者”。
只是他们跟金融从业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
前者出售的是由供应商提供的,棕榈油、股权等合约、票据。
而祭司们则出售由神灵“提供”的,“死后上天堂”、“交钱以后能下雨”、“烧两根香让你孩子上清华”这一类的“掉期不承兑汇票”。(承兑汇票:保证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
至于“不承兑”……懂的都懂)
当然。
单纯地这么讲还是有偏颇之处的,大家姑且将这些巧合当做段子,一笑了之便可。
但实际上,目前全球的宗教系统,确实客观的在宏观层面深度地影响着人与人之间、地区间、国家间的货币交易关系。
接下来这部分,不开玩笑。
2
相当多的研究机构,都对宗教和货币之间的关系进行过各种各样的课题研究,其研究报告可谓汗牛充栋。
但是今儿个,咱不是来作学术报告的,而是寓教于乐地讲些货币领域的冷段子。
所以我放弃报表和专业术语,用轻松的、接地气一点的方式,向大家阐述这里的底层逻辑。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过一个其实非常明显的现象:世界货币强弱结构的分布区域,跟宗教分布结构有非常大的重合。
我用一个简单的问题,你就通透了,问:你能不能记住中东伊斯兰地区都有啥货币?
是不是突然发现,你的记忆里出现了一个真空区?
这不是点中了你的知识盲区,而是以伊斯兰信仰覆盖的地区,你根本找不出来一个强势货币国家。
哪怕是沙特这种躺在油田上飞黄腾达的狗大户,提到它你也只会想起美元、人民币最多还有个欧元,而根本记不得他自己有啥自己的货币。
同样的,巴基斯坦有什么货币?伊拉克、阿富汗更不用提,也就伊朗硬气一点,但他的货币也依然弱地让你根本记不住。
唯独一个让人有点印象的,就是土耳其里拉,但也不是因为里拉有多强劲,而是因它实在烂的出名。
那简直就是个“中东哈士奇”……
3
事实上,当我们翻开世界地图,将世界以宗教信仰区分划片,也就大致画出了人类货币的强弱分界图。
最强势的货币区域,当然是属于美国、北欧这一带的新教徒。
以美国人为代表的新教,在近代历史中的崛起,可谓是“统治世界三百年,洒向人间都是怨”,天天想着以神爱世人的名义超度全世界……
当然,他们对财富的追求也跟他们对上帝的追求一样狂热。
这是因为在新教发起的宗教改革当中,新教教义认为个体都是可以越过“中间商”,直接沟通上帝的。
他们认为自身在俗世中获得的成就和财富,都是上帝赐予的,所以地位和财富就是上帝钟爱自己的证明。
地位越高、财富越多上帝就越爱自己,如果上帝不爱自己的话,又怎么会赐给自己这么多好东西呢?
这是非常强大的逻辑,简而言之就是:越有钱越正义,越穷越邪恶。
这就形成了他们对社会财富追逐的原动力,也就是为什么新教徒国家能够将“掠夺”和“侵略”这种事情理所应当地描述为正义。
因为我之所以能够杀那么多伊拉克人,是因为上帝觉得我干得漂亮。
我之所以能从他身上掠夺到财富,是因为上帝认为:他的财富本就应该属于我。
我并没有抢劫,而是上帝从他的钱包里,将本就属于我的财富赐还给了我而已。
所以越掠夺越正义,上帝钟爱美利坚,因为它抢地最多。
在我跟一些华尔街的朋友长期的交流中,我真的发觉他们这种底层思维逻辑贼尼玛恐怖。
4
而以佛教、伊斯兰教、非洲部分异神教和被“改良”过得非洲基督教系地区,那生产力真是惨不忍睹。
这些宗教对作为基础生产资料的“人”的影响,体现在遏制其生产力发展上。
比如,佛教和“改良”基督教,提倡对快乐的追求,对“寂灭”的索求、对来生的向往,以及对眼前精神快乐的追逐。
就说一个现象吧。
如果你身边有佛教徒朋友,你可以去他的朋友圈里观察一下。
越虔诚的佛教徒越穷,越富裕的人越喜欢向别人输出佛教概念。
从个人到组织也是如此。
越是不拿佛祖当回事儿的商业性寺庙,里面和尚就越富,天天就像动物园一样卖门票让人参观佛祖,或者以“头柱香”之类的噱头拍卖佛祖的“不承兑汇票”。
反而越是认真修佛的寺庙,越是高僧大德集中的地方,庙里的和尚就越穷。
少林寺和天门寺为当地提供的GDP,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量级。
当然,我无意黑任何宗教,也不牵扯任宗教教义,只是从纯粹经济学角度阐述一种客观现象。
或者像是伊斯兰教,将利息和金融活动视为一种“恶”的象征。
这也是从本质上压制其货币活力的重要根源。
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关于“伊斯兰银行”的有关资料,那根本就是个投行+代购的商业公司,跟金融调控没啥关系。
5
然后说回世界货币和宗教信仰区域。
我们清晰地看到,唯一能够跟欧美新教货币掰腕子的地区,就是以华夏文明为主导的东亚地区。
也就是著名的“东亚怪物房”。
这也是有缘由的。
在华夏文明系统当中,信仰其实也是非常坚定的,只是说在表面上体现为一种功利主义信仰。
感觉谁都信、但是又谁都不信,总结一下华夏文明的神灵信仰,就一句话:反正不要钱,多少信一点?
但其实骨子里,华夏文明具有根深蒂固的祖先崇拜。
以此建立起了以家族繁荣为核心目标价值观,秉承的是:“我们要奋斗!”、“不要让人看不起”、“我们要光宗耀祖!”、“要给孩子挣未来”,“我们要勤劳勇敢!”这一类的概念。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别给祖宗丢脸,说啥都不能当败家子。
在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处,一句“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建立起以强势祖先崇拜为底层结构的人文文化。
祖先在为我们建立宗教观念的最初期,就既定了“人”与“神”的平等地位,至少华夏文明系统的人是站着跟神说话的。
而且大量的神话传说中,西方的神多是善意的,人是靠神来拯救的。
但华夏文明中的神,对“人”却多少是带有敌意,宣扬的是“与天争、与地斗”。
神仙打架撞塌了不周山,淹死好多人,然后让祂们慢慢打吧,我们忙治水呢,没空搭理祂们。
神仙说:你娘人神恋,犯天条了,压到华山下面了。
陈香说:谁把我娘压下去的?!给我找把斧头,小爷今儿非得劈了他!
就是这种站在神面前的斗争精神,和源于“祖先崇拜”衍生而来的,朴素且具有韧性的劳动观,造就了华夏文明体系经济的承重力量。
我们会用大把的时间去加班工作,哪怕是为了多挣钱,让朋友别看不起自己,那也是在实际地创造生产力。
不是有个笑话么:当爱情让你痛苦不已,慢慢地你就学会了放手,但是当工作让你痛苦万分,你依然会锲而不舍地爬起来去上班。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艰难困苦不可怕,只要给钱就行!
所以,从文明、宗教与货币的方向出发,我们能够很明显地看出东亚货币和欧美之间的区别。
欧美由其宗教塑造的底层思维逻辑决定了,他们的货币体系是充满攻击性和掠夺性的,但是在遇到啃不动的对手时,立刻就会表现出极端的软弱。
俄罗斯的卢布结算令,已经将欧元、美元货币的这种软弱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东亚,尤其是人民币则更倾向于坚守,表现出更强大的稳定和抗冲击能力。
在多次直面世界级经济危机,并为世界货币系统提供强大支持的过程中,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一路走强,这也与中国的文明信仰如出一辙。
而南亚印度、泰国地区的货币,也有那么点与世无争,或者是真打不过别人的样子。
伊斯兰世界的货币,则长期保持着狠辣但又上不了台面的压抑状态。
至于非洲……还是让黑蜀黍们继续快乐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