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抢人大战,即将到来

2022-04-19 10:170
摘要:就业形势,又到了“最难的一年”。


▣作者:老船长
▣来源:米筐投资(ID:mikuangtouzi)



就业形势,又到了“最难的一年”。


教育部预估,2022届高校毕业生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创下历史新高。


而在1999高校扩招那年,大学毕业生数量仅仅100万人左右。


千万大学毕业生,该往何处去?


一些城市,又抢先出手了。


1



率先出手的,是呼和浩特


4月15日,呼和浩特宣布启动“丁香扎根计划”,推动“三年十万大学生留呼工程”。


全面落实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创业实训补贴政策,全面落实一次性5千元及3万元创业补贴政策;


对于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符合条件的最高可申请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全年预计为高校毕业生发放贷款5000万元。


呼和浩特抢人,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2018年“抢人大战”最火热的时候,呼和浩特也出台了政策,落户、创业补贴、购房补贴等等。


但相较于西安、武汉、杭州这些城市,呼和浩特本身的吸引力就差了一大截,政策上也没什么亮点,更像是一次随波逐流的抢人。


2019年,呼和浩特再次出手,提出本科及以上的应往届毕业生(往届3年及以内),满足一定条件可半价购房。


2021年,呼和浩特先后两次发布吸引人才新政,创业人才可申请最高5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最高给予20万元无偿资助,还有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的租房补贴。


但貌似都没什么声响。



2019年之前,呼和浩特每年的常住人口增量都是1-4万不等。2020年由于人口普查,统计更为精准,故而一下增加了31万人,但到了2021年,增量又回到了4万。


尽管是省会城市,但在内蒙古各城市的GDP排名上,呼和浩特也一直落后鄂尔多斯,只能排在第二位。


如果放到全国来看,呼和浩特的声量就更小了,吸引力远远比不上东南沿海城市。



2



相比呼和浩特,中部省会郑州的吸引力,显然更大一些。


就在同一天,郑州出台10条“青年人才新政”,邀请全球青年英才来郑创新创业。


大学生在电商、软件产业领域创业首年度给予全额补贴;

计划建设两个5~10平方公里青年创新创业园,打造青年人才“拎包入住”“拎包办公”的服务模式,积极提供“一站式”创新创业服务;

高品质建设40万套人才公寓;

留学归国人员优秀创业启动项目可获15万~30万元资助;

博士后来郑州安家可享20万~30万元安家补助;

设立100亿元的青年创新创业基金,吸引一批青年创业人才落地发展;

毕业生参与技能培训可享3000~6000元补贴。


各种创业补贴、安家补助,齐上阵。



要让人才来得了、住得下、留得住,实现“双向奔赴”,郑州的诚意,可谓满满。


回顾这两年的郑州抢人成果,还算非常不错。



2017年之前,郑州每年新增人口都在15万上下。2018/19年“抢人大战”,郑州新增人口都超过了20万人。


第七次人口普查,更是把郑州的家底摸清楚,1261万的总人口,甚至超过了武汉,成为中部人口第一大城市。


2010-2020这十年,郑州总人口更是增长了397万,排名全国第五。


但风潮过去,2021年的新增人口,同样回落到了13万人。


于是,只能在政策上再打一剂强心针。


而这两年郑州的经济,也遭遇了不少打击。



特大暴雨、疫情冲击,让郑州近两年的经济增速都创下了历史新低。


经济增长,需要激发新的活力。


但郑州吸引的人口,大多还是省内其他城市流入。


即便不提全球,郑州对全国人才的吸引力,也远远不如杭州、成都、武汉这些城市。


与呼和浩特一样,想要吸引更大范围的人才,想要留住人才,郑州还需要在产业创新、营商环境上,多多努力。



3



无论怎样吸引人才,大学毕业生都是争抢的焦点。


而那些本身大学生就多的城市,自然会占些优势。



35个大中城市里,本专科在校生数量超过100万的有4个。广州141万高居第一,郑州、武汉、重庆同样超过百万,位居第二三四位。


但与广州、武汉对比,仅有1所双一流高校的郑州,仅有5.76万的研究生,“含金量”就差些意思了。


而以本专科生和研究生数量之和排名,成都、重庆、北京、西安、南京、长沙、上海位居四到十名,在校大学生数量都超过了70万。

此外,佛山、无锡、深圳、泉州、宁波、厦门的在校大学生数量都不足20万,高校数量少、吸引力不足,在校生自然也不太高。


但在校生数量再高,如何能留住才是首要问题。


在毕业生对城市的选择上,大学所在地还是第一考虑。


比如郑州大学,2021届毕业生64%的人,都选择留在了河南就业;比如在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57%的毕业生选择了广州和深圳。


而从全国的范围看,大部分城市的应届毕业生,都处于流失状态。


图片来源:网易数读


深圳、北京、上海、杭州、宁波这些东部或者一线城市,成了毕业生净流入之城。


向北京、珠三角、长三角聚集,也成了近年来的毕业生流向趋势。


图片来源:城市战争


在2021届十大高校的毕业生流向中,清华北大留在北京的只有40%左右,而上海、广东成了第一或第二选择。


在合肥的中科大、在武汉的华中科大、武汉大学,留在本地的毕业生比例都不超过40%,而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北京,才是第一选择。


谁是年轻人眼里中国最有前景的地区,一目了然。


4



除了就业,毕业生的选择还有考研,延缓就业成了一大趋势。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创下历史新高。同时,招生总人数预计120万左右。


这就意味着,有300多万考生落榜。


真的是卷出了新高度。


而另一边,很多企业出现招不到人的现象,行业之间火热程度的差异,招聘时的工作经验门槛等,呈现出供应和需求的不匹配。


于是,一边就业难,一边招人难。


一边有活没人干,一边有人没活干。


但对那些想要提升影响力、提升人才厚度的城市来讲,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给予幅度较大的安家补贴、就业补贴、创业补贴,吸引年轻人落户,增加人口和就业岗位的同时,激发新的经济活力。


而他们的去留,将会对一个城市的未来,产生深远影响。


争抢大学生之战,势必更加激烈!


【米筐投资】视频号开通啦!
财经知识、宏观分析、政策解读,干货不断!
在这里读懂经济!
更有精彩直播等着你!
▼点击关注视频号:米筐投资▼






本文系【米筐投资】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公众号对话框回复“转载”查看须知
商务合作:15638843884(电话同微信)

相关新闻
老船长总篇数 356 篇
数据狂热粉,这世界上没什么问题是用数据解决不了的。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老船长
数据狂热粉,这世界上没什么问题是用数据解决不了的。
文章数
356
话题数
0
精华文章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