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摩尔定律,我们终于活成了工具人?

2020-09-14 09:510
摘要:摩尔定律:每隔18个月,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数量都会翻倍。


摩尔定律:

每隔18个月,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数量都会翻倍。后延伸为IT产业的硬件或设备生产商的技术每18个月都会翻倍,或相关IT技术涉及的产品每18个月价格都会下降一半。因英特尔前任总裁Gordon Moore(戈登·摩尔)发现了这一规律,所以被称为摩尔定律。

现在,摩尔定律已不再局限于IT产业硬件,而是已广泛的应用于任何呈指数级增长的东西上面,表现就是时间越来越短、速度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

01

系统里的工具人

前两日,一篇《外卖骑手 困在系统里》的爆文刷屏。

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接触的外卖小哥,居然有不为人知的一面:为了在规定(较短)的时间内,把外卖送到客户的手里,骑手们甚至不惜以逆行、超速、闯红灯等违规行为来与时间赛跑,否则就面临着送单费降低甚至扣钱罚款。

考核指标除了准点准时外,还有超时率、差评率、投诉率等其他定量指标…这些指标综合起来决定了外卖骑手的收入。

更耐人寻味的是,骑手们制造的指标数据会形成一个平均指标,而这又反过来要求骑手们的考核指标不能低于这个平均数据。

什么意思呢?就是骑手们跑得越快,得出的平均送达速度就越快,于是提高了的平均速度就会要求他们跑得更快。

就此往复循环下,旋螺上升、越逼越紧、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骑手的送达速度要求越来越快、客户的等待时间越缩越短,骑手们则无奈的疲于奔命。

这背后是一套系统、一个基于大数据的算法。

骑手们创造了大数据、算法分析大数据、再反过来“控制”骑手……数字经济时代,人成了一个数据符号、不再有鲜活的生命体征,被围困在系统里。

人是什么人是目的还是工具?人是为了生活还是仅仅为了活着?人,还有没有自我?

无独有偶,外卖骑手舆论风波数日前的9月4日,曾在年初新冠疫情期间因“卖惨哭穷”而名声大噪的西贝餐饮老板贾国龙,却因一条“715”的微博言论而广受诟病。


细看这条微博,贾国龙本来是对团队辛勤付出的肯定和赞赏,“我们多少干部,为了把饭做好,为了把顾客服务好,就为了这一件事,没日没夜干了32年,白天加晚上,才有了西贝今天的一点成绩”。

对不起,广大网友们看不到微博后半部分贾国龙要表达的原意,反而紧盯住微博前半部分的铺垫不放——但在我们的概念中,996算个啥,我们是“715、白加黑、夜总会”,我们就是这么拼,经常是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小时,白天加晚上,夜里还总开会。

有人批驳这是把“强迫加班偷换概念为奋斗”的职场PUA,有人批驳这是违反劳动法的行为甚至还有人抵制再去西贝消费。

因加班言论翻车的贾国龙不得不随后回应“不符合劳动合同法的事不干,违背员工意愿的事不干”。

从外卖骑手到西贝的员工,其实都是社会大分工的结果……而人,只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很小的节点。


02

流水线上的工人

当人们震惊于系统“压榨”外卖骑手、不满西贝餐饮职场“PUA”员工时,总会时不时的怀念以前“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田园时代……其实不是的。

自从人类进入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分工更细、更深,人们之间的合作日趋紧密,社会系统这张网更大、更密……几乎每一个人都裹挟其中,并为这张网的织就添砖加力、推波助澜。

在一百多年前,一个叫卓别林的喜剧演员已把这种深陷“系统”的个体无奈,通过电影的形式演绎的淋漓尽致,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摩登时代》。

卓别林饰演的查理,是一个大机器工业时代下的小工人,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日以继夜的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

打卡、监控等各种“系统”已把人逼疯,不仅上班要打卡、甚至连上厕所也要打卡,工厂遍布监控、甚至包括洗手间,就是为了不让工人有偷懒的机会。

高强度的工作下,员工成了流水线生产作业下的一个机器/工具,已近乎精神恍惚一看到螺丝或像螺丝的东西就情不自禁想上去拧一下。


查理终于被这个“系统”逼疯了,最终因神经错乱而住进了精神病院。因伤害太深,即使康复后仍不得安宁,后来居然阴差阳错的被送到了监狱。

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在获得释放后,查理居然对监狱恋恋不舍、迟迟不愿离开。

为什么呢?监狱没有自由,可工厂同样没有自由啊……且更累。回到社会中一天不做工、一天不被“系统”压迫就要忍饥挨饿,可监狱却有吃喝的温饱保障。

就像我们当下感叹“系统压迫骑手”、“老板职场PUA员工”一样,电影《摩登时代》片头的字幕同样发出了类似的感慨:本片讲述工业时代,个人企业与人类追求幸福的冲突。

这种冲突一直延续到100年后的21世纪。

自2010年起,全球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陆续发生了18起跳楼自杀事件,造成14死4伤的悲剧,被舆论称为“连环跳”,并由此引发社会对“血汗工厂”的大讨论。

可当大家在享受苹果智能手机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时,有谁体会到流水线上手机组装工人的枯燥生活呢?

不仅体力工作者感受到了“系统工具人”的痛苦,脑力工作者同样深陷其中。

2019年,一向被认为是高智商、高收入的码农群体也不干了,有人做了个996.ICU的网站,主题是“工作996、生病ICU”,以“控诉”被互联网公司“压榨”。

所以近年来流行一个词——社畜,在公司顺从的工作、被公司当作牲畜一样的“压榨”。

在社会精细化分工的当下,一个个鲜活的职场社会人成了一个个社畜。


03

深陷摩尔定律

十年前,一部叫《蜗居》的电视剧火遍大江南比,女主角海萍的一段台词、即使放在当下也会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感同身受:

每天一睁眼,就是一串数字蹦出: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费三百四、手机电话费二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二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气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至少!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些数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


社会深度、精密分工的结果,就是每个人都在出卖自己的劳动、再去换取别人的劳动,社会的生产效率由此提高、社会的财富由此被海量创造,一张精密分工、彼此协作的社会合作系统被构建创造、日趋完善。

如何做到的?摩尔定律。

它逼迫着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个体)都得持续的优化迭代自己、不断的加快速度往前冲:效率要越来越高、速度要越来越快、时间要越来越短、价格要越来越低……系统得以渐趋完美。

外卖骑手要不断的加快骑行速度,以满足客户“最短时间内拿到商品”的需求;
西贝员工要持续的715/白加黑/夜总会,以满足客户“享受最好美食和最好服务”的需求;
流水线上的工人得聚精会神的组装检测,以满足客户“最佳商品使用体验”的需求……

十年前,《蜗居》里的海萍生活在城市的成本是每天要进账四百块,十年后,生活在系统中的社畜们付出的成本就是被系统“压榨”、“逼迫”、“强制”,具体表现就是各种KPI量化考核。

外卖骑手被配送时间、超时率考核,餐厅服务员被微笑度、好评度考核,流水线工人被计件量、破损率考核,销售人员被销售额、回款率考核,格子间的白领们被各种PPT考核,自媒体的写作者们则要被阅读量和点赞量考核……系统中的哪一个个体不在被系压迫?

系统就像一个上升螺旋、越卷越快,个体卷入其中不能自己、只能被动接受。

生活越来越便利、财富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富裕可结果却是大家变得越来越焦虑。

美团对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的回应是:系统的问题,需要系统背后的人来解决。可对困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千千万万个微小个体来说,能跳出摩尔定律控制下的系统“压迫”吗?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困惑:人,到底是目的还是工具?


最后,向大家推荐一下:《老A的上游圈》包含全年音频实战赢家技巧+高频率投资随笔+每月一期的视频,现已有2000多小伙伴加入了,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一下。


长按下方海报上的二维码,加入「老A的赢家术·上游圈」,抓住新时代的红利、一起晋阶上游!


识别下方二维码

▼立即加入「 老A的上游圈 」▼


【全文完】


相关新闻
A先生总篇数 463 篇
深厚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对市场、金融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A先生
深厚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对市场、金融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文章数
463
话题数
4
精华文章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