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洗牌!内循环时代,这些城市即将崛起!

2020-08-15 15:010
摘要:疫情造成的影响,已经渗透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疫情造成的影响,已经渗透进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在国内,湖北和武汉遭受有史以来的最大冲击,但坚强意志正支撑他们复苏;在国外,当Tik Tok和微信被摆在靶子中心的时候,脱钩已然无法避免,新冷战的铁幕即将落下。
 
后疫情时代,国内国际格局早已改头换面。尤其是在高层提出“内循环为主”之后,国内城市格局也将迎来大洗牌时刻。
 
沿海外贸型城市不再吃香了?
内陆城市将迎来爆发?
哪些产业能成功拥抱这轮红利?
哪些城市的优势将被内循环放大?
哪些城市的弱点将成为发展障碍?
……
 
这些都是亟待回答的宏大命题,也是时代给各个城市出的严肃考题,只待优等生突围而出。
 

01



上半年城市格局已变
 
其实,最简单也最直观的答案,就出现在上半年的成绩单中。
 

▲图片来源:时代数据
 
在上半年GDP30强城市中,14个城市的排名较2019年上升,10个城市的排名出现下降,6个城市排名不变,变化还是蛮大的。
 
最值得关注的几组较量:重庆反超广州、南京反超天津、长沙反超青岛、昆明大幅上升。
 
上半年,重庆GDP达到11209亿从而反超广州,让上北深广的多年格局,出现破局。当然,这与疫情环境下的增速密切相关。重庆上半年经济增速0.8%,是难得的正增速,而广州则下降2.7%,跌幅不小。
 
但暂时的反超,并不意味着广州就输给了重庆。从城市面貌、产业布局、城市影响力各个方面,广州还是远在重庆之上。
 
另外两组值得关注的城市,天津还在大幅下滑,-3.9%的增速让天津下降了5个位次,直接掉到了第10名,若得不到及时调整,下半年的天津极有可能掉到10名以外。
 
同时,低调的长沙以2.2%的增速稳步前进,和青岛互换了位次。而昆明则大幅上升了17个位次,从44位直接升至27位,挤进30强。
 
特殊的是,上半年城市格局的变动,影响因素只有一个——疫情。疫情愈严重,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就愈大,武汉就是最明显的例子。这就给了那些疫情较轻的城市弯道超车的机会。
 
但这只是上半年暂时的变动。下半年对内大循环和对外持久战,将带来更大的格局变化,或许远超你我预期。


02



外贸城市失宠?

以内循环为主的时代,外贸型城市就失去生存空间了吗?
 
并非如此。
 
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各种因素错综复杂,一个政策并不能做到完全切割。内循环为主,并非舍弃外循环,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不是说没就没了,外贸型城市也并非就此舍弃。
 
但当下全球疫情形势尚不明朗,各种脱钩不稳定因素依旧存在,对外贸型城市确实存在一定影响。
 
那在这些城市中,对谁影响最大?换言之,谁对外贸的依赖度最高?

*外贸依存度=外贸进出口总额/GDP
 
在统计的35个大中城市中,外贸依存度超过50%的有17个,对进出口的依赖较强。
 
其中,东莞以129%的外贸依存度排在第一位,作为制造加工重镇,全球订单成为东莞的经济支柱。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苏州,其111%的外贸依存度排在第二位。
 
此外,还有深圳、厦门、金华、舟山四个城市的外贸依存度超过100%,都是严重依赖进出口支撑的城市。尤其是深圳,出口总额已连续27年居内地大中城市首位。
 
外贸依存度超过50%的城市还有上海、宁波、珠海、中山、北京、大连、天津、惠州、青岛、无锡和嘉兴。
 
从区域分布来看,这17座城市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地区,集中在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也与他们的经济特征、产业结构相吻合。
 
而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在这17座城市身上也更加明显。17个城市中有10个城市的经济增速为负值,比如东莞为-1%、上海为-2.6%、中山为-6.5%。只有7个城市增速为正值,除了舟山大幅增长11%之外,其他6个城市的增速都不超过1%,并不算亮眼。
 
而从出口依存度看,不起眼的金华太过突出。上半年金华的进出口总额2152.4亿元,其中出口高达2058.7亿元,出口依存度高达98%
 
其中最大的贡献者,非义乌莫属。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义乌的出口额占了金华市的60%以上。
 
另外一个特点是,这些外贸型城市的第二产业占比较高。比如佛山的二产占比高达56%,惠州二产占比52%,苏州二产占比47%,金华的二产占比也超过了40%。
 
以外来订单兴起的加工制造模式,曾让一众沿海城市成为“世界工厂”,但也给这些城市留下了外部风险的不可控属性。当核心技术还在别人手中、订单大幅下滑发生时,外贸型城市就被捏住了喉咙。
 
内循环为主的经济环境下,这些城市面临的产业转型压力,更加严峻。
 

03



谁是新的王者?

而面对新一轮历史机遇的内陆城市,如何激活消费市场、如何引领创新热潮,是内循环赋予他们的新使命。
 
哪些城市又能担此重任,拥抱这波红利?
 
可以从三个纬度来衡量:消费能量、枢纽能量、创新能量。
 
消费是内循环时代城市崛起的底牌。
 
产能过剩、外需下降的大环境,迫使拉动内需成为经济最大的发动机。因此,消费市场容量将会成为城市竞争的底牌。
 


2019年,上海、北京两座超级城市的消费额依旧领跑,也是仅有的两个超过1万亿的城市。
 
广州则以9978亿的消费实力,排在第三。2020年,广州将会成为第三座消费破万亿的城市,实力再进一步。排在第四的是重庆,消费额超过8000亿,毕竟体量接近一个省份。
 
而排在第五到第十位的分别是成都、武汉、深圳、杭州、南京、苏州,六个城市都超过了6000亿,实力强劲。
 
重庆和成都两座西南中心城市,力压深圳、苏州等东部强市,消费能量惊人。
 
而这10个城市,将成为内循环时代消费型城市的引领者。
 
交通便利性是城市崛起不可或缺的因素。
 
2018年底,国家曾在《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中公布过127个物流枢纽城市。


其中,南京、武汉、重庆3个城市,集陆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五大枢纽为一体,成为功能最多的城市。
 
其次是上海、天津、广州、深圳、杭州、青岛、西安、郑州、贵阳、成都、长沙、哈尔滨共12个城市,它们占据了四大枢纽的定位。
 
而在2019年公布的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中,只有23个入围。
 


而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指标——高铁通达度,则更能体现出城市交通枢纽的地位。
 

 
在高铁/动车通达城市数量上,北京、上海、武汉、郑州四个城市通达数量均为30个,在交通枢纽地位上,四个城市却是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梯队。
 
尤其是武汉和郑州,一个是九省通衢,一个是天下之中,在内需消费大市场被激活的前提下,无论是空运还是陆运,二者都将是交通王者。
 
此后还有南京、济南、长沙、天津、杭州、重庆、石家庄、西安,高铁通达城市数量也都超过了25个,位居第二梯队。
 
福州、成都、广州、合肥、南昌、贵阳、青岛、深圳、厦门、南宁、兰州、昆明等12个城市的通达数量都超过了20个,位居第三梯队。
 
因此,在枢纽重要性上,北京上海自不必说,武汉、郑州、南京、重庆这四个城市,将成为未来新的交通战场。
 
创新则是城市崛起的决胜利器。
 
从过去两年的华为、中兴,到今年的Tik Tok、微信的遭遇,世界不断提醒我们,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有底气反制竞争,才是未来的国之重器。
 


在年初公布的这份中国289个地级市科创指数排名中,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四大直辖市依然是第一梯队,实力毋庸置疑。
 
其次是南京、杭州、苏州、武汉、西安、珠海排在五到十位。南京、武汉、西安的高校数量和教育质量,已经领先其他城市不少,再加上航空航天、军工企业、智能制造的加持,这三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实力,实至名归。
 
而杭州和珠海,则是典型的企业成就城市系列。阿里所带来的互联网创新能量,格力所投入的研发技术,都大幅提升了两个城市的科创实力。
 
此外,还有长沙、成都、合肥等一众城市,近年来在科技创新上跨步很大,实力蹿升的也很快。
 
除了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总结一下三个纬度的结果:
 
消费大城:重庆、成都、武汉、杭州、南京、苏州;
枢纽大城:重庆、武汉、郑州、南京;
科创大城:南京、杭州、苏州、武汉、西安。
 
在启动内循环时代,占据消费、交通和科技创新三者优势的城市,必将成为新的王者!
 

【全文完】


相关新闻
老船长总篇数 356 篇
数据狂热粉,这世界上没什么问题是用数据解决不了的。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老船长
数据狂热粉,这世界上没什么问题是用数据解决不了的。
文章数
356
话题数
0
精华文章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