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这是新一轮财富“加杠杆”

2020-06-23 09:160
摘要:信用货币体系下,结构性"泡沫"已经成了经济突围的既定共识。



信用货币体系下,结构性"泡沫"已经成了经济突围的既定共识。

过去,现在和未来一样。

大家要特别特别引起重视的是,这句话即解释了过去1998-2017年“买房对抗通胀”的逻辑,也将继续解释未来2019-2029新十年“资本市场利润增长估值战胜印钞机”的逻辑。

不罗嗦,不扯闲淡!今天要说的观点依然非常明确,从2020年下半年为起点,新十年的财富“结构性泡沫机会”已经加速来临。

而这一切的确定性节奏,都源于当局者最近的一系列明码操盘。



1



2020年6月,国常会几乎用呐喊的语气定调“金融系统要向企业让利1.5万亿”。

而发声之后的当周,反应市场货币基金收益的余额宝利率直接跌破了一年期银行存款基准利率1.5%,为1.438%。

如下图所示:



这两个重磅信息究竟有什么内在联系呢?

鼓励产业资本加杠杆。

金融系统1.5万亿的让利这件事,对于整个金融系统是巨大的成本负担,而对于实体产业来讲,这可是1.5万亿的利润增项。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利润才61995.5亿,其中国有控股企业16355.5亿,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45283.9亿。

1.5万亿的让利,几乎相当于国有控股企业全年的利润,和股份制企业全年30%的利润量。

这种史无前例的降成本操作,对于整个实体产业尤其是政策扶持“减税降费”力度更大的新兴科技产业,无疑是“天降巨额红包”。

创业板随后几天强势创下年内新高,就是这个逻辑。而且这种趋势绝不是短期的,而是中国经济大盘天翻地覆的改变。


很多人看到这里该问了:银行也不是傻子,1.5万亿的肉哪有那么好割?

这就是余额宝收益跌破一年期基准利率反应出来的博弈。

金融系统的让利绝不仅仅是大多数财经自媒体说的那样:“银行割肉”。

这其实是把问题缩小了,更准确的解释应该是,“金融系统的让利是整个金融链条上吃息利益链的让利。”

这个打击面就非常明确了。

前浪不想折腾,准备存钱吃利息了?

银行客户小姐姐不待见实体产业吗?

把存款现金变成“亏本资产”,逼也得逼你重新从席梦思床上爬起来,继续高唱“一直在折腾,一直在路上。”



2



中央财政主动过紧日子,给实体产业输血/让利/加杠杆,信号已经非常明确。

如果说还没有看到,那说明你的信息不对称已经“非常严峻了”!

特别国债2万亿;
财政赤字1万亿;
政府专项债5万亿;
减税降费2万亿
再加上金融系统让利1.5万亿;
等等。

单单刚刚过去的5月份,政府发债规模就达到了1.14万亿,比4月份激增了整整8000亿。

新一轮加杠杆周期已经非常非常明确。

全社会都在把钱给实体产业,助力实体产业的休养生息,加速整个实体产业的财务报表全面改善。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也正是在2020年6月份,中美之间的政策操盘正式达成了默契的共识。

美联储把利息打到0,把资产负债表从3.8万亿扩张到目前的7.09万亿,究竟是为了什么?

实际上也是金融系统给企业让利的操盘。

只不过美联储是世界的央行,掏的是世界所有美元存款的“洞”,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财富重新分配,跟道德无关。

求生的本能。

先保命再说。

实体产业利润是房地产的现金奶牛,月供/首付/债务都来源于此,没有了实体产业这个“青山”,泡沫终将被刺破。

人民币还不是世界货币现实下,实体产业现在有限的“火种”尤其重要。



3



用亏本的现金现实调动社会财富的积极性,不是逻辑的终结。

当老王眼看着几千万的存款实际为“负收益”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会满世界寻找抗通胀的方法。

这种慌不择路的情绪之下,有的人听了银行小姐姐的话,买了“原油宝”,也有人几百万抢明星私募份额,结果10签就中了一签,更多的人买了一堆自己都不是很清楚的理财产品,天天盼涨。

让笔者担忧的是,一边是现金过剩,一边是“无资可投”的困局,并没有准备好的一代中国理财人,探险道路上并不会一帆风顺。

这一点理解起来并不难。

可以问自己一个问题:当下的社会究竟是机会多呢?还是钱多呢?

余额宝的收益已经告诉我们,社会真的不缺钱。而且用菌爷自己的话来说:“我们已经到了,不得不烧掉一部分钱突围的时代。”

无资可投的现实,和饥渴难耐的存量货币投机需求之间,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未来该怎么办?

如何保卫上半场积累下来的财富,已经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最大难题。

沦为突围的成本,还是剩下的赢家?

话糙理不糙。也只有自己才是自己财富唯一的护城河。是无为躺倒,还是抄起棍子全力的干上一场,一念之间。


相关新闻
菌爷总篇数 240 篇
财经段子手,房地产、期货民间操盘手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