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黑洞!收入恐坠崖下跌,“全民发钱”势在必行?

2020-04-02 09:220
摘要:2月疫情在中国爆发时,当时情况是中国生产暂停影响全球产业供应链。而今,疫情在海外爆发,因消费减少或消失,又反过来影响中国的生产。



全球经济深度一体。

2月疫情在中国爆发时,当时情况是中国生产暂停影响全球产业供应链。而今,疫情在海外爆发,因消费减少或消失,又反过来影响中国的生产。更可怕的是,疫情何时出现拐点没人知道、其负面影响多深多广多大都无可估量,世界经济正面临坠崖式下跌的风险……中国自然也不例外。

如何快速刺激经济迅猛回升呢?

01

产业链断了

近来,一个对话段子在外贸圈流传。

2月份。客户问我们:还能发货吗?

3月份。我们问客户:还能收获吗?

它的背景是新冠肺炎在国内外渐次爆发后,外贸行业面临的困境。

2月份,新冠疫情在国内爆发,许多工厂停工停产,进而影响商品生产和供给,海外客户于是发出“还能正常供货吗”的疑问。

到了3月份,疫情在中国大陆基本被控制,企业生产也基本恢复,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疫情居然在海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肆虐起来

要知道,这些国家的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并且是国际商品的主要进口国。当他们也被迫关闭商场、餐厅、娱乐等场所时,就意味着大量人口失业,之后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影响到消费、进口、国外生产企业。

作为全球最大的实物商品出口国——中国,也就首当其冲。

于是,也就有了以上中国出口商的“还能收获吗”的担惊受怕。

最近,一则网上疯传的外贸企业公告算是对以上段子的最好注解。


一家叫精度表业的公司因单一大客户——美国公司取消或暂停订单,不得不临时停产,数以千计的员工面临着另谋生计的风险。

海外疫情冲击下,这只是外贸行业危机的冰山一角。因疫情还在持续扩散中,犹如一个黑洞,冲击损失到底多大目前还不知道。

现在全球经济已高度套嵌、并形成了紧密不可分割的产业链,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差错都将是毁灭性的,不管是中国的生产制造环节、还是海外的终端消费环节。

目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约32%,外贸外资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超2亿,占总就业人口的1/4左右。才走过一季度经济近乎暂停的中国,在疫情冲击外贸的影响下,会否迎来经济继续停摆的二季度呢?


当然也有解决方案,就是进一步扩大内需。其策略也无外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只是这两个政策也有些许弊端,不一定就能解燃眉之急。


02

货币的弊端

所谓货币政策,就是央行印钱让大家去投资或消费,以此带动经济。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央行先印钱(也就是基础货币)给各商业银行(如工行、农行、招商、民生等),各商业银行拿到钱后再放贷给企业和居民,企业拿到贷款后就去投资扩大生产、居民拿到贷款后就去花钱消费,如此整个经济就被带动起来了。

货币刺激政策成立的前提是,银行愿意放贷、企业/居民愿意贷款。可当下的困境是,这个假设前提并不一定成立。

央行印钱很容易,反正央行是国家机构(就像工商局、税务局、公安局一样,是政府机关),自然受政府管制——让央行印钱、央行就可以多印钱。难就难在银行和企业/居民这些贷款客户身上。

银行手里虽有钱,但出于本息安全收回的风控考虑,它只会放贷给优质的企业和居民

在经济下行期,哪有那么多的优质的贷款人呢!怎么办?那就不放贷呗。

因经济萧条、缺少赚钱机会,企业也不愿意贷款扩大生产啊。同样的,因预期收入会下降,老百姓就不敢花钱、更不会贷款去消费了。

结果是什么?银行手里有大量的钱,却放贷不出去。也就是说央行印了很多钱,并没有流入市场、刺激经济。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宽货币易、宽信用难”——货币是央行的基础货币,信用就是银行贷款。

现在的日本和欧洲就出现了这种可怕的现象:利率极低、哪怕已经到负利率了,可贷款还是放不出去。

随着经济的下滑、投资机会的变少,中国也出现了这一苗头。问问你及身边的人,是不是也经常或偶尔的有这样的疑问:我贷款干什么呢?如果没有好的收益回报,我干嘛要负债?

当市场主体——企业和居民没有意愿贷款去投资消费刺激经济时,又该怎么办呢?

也许有人猜到了,就是政府花钱。


03

财政的局限

财政刺激政策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政府发行国债,筹集来钱后去刺激经济——可能是直接投资、如高铁/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采用的主要形式),也可能是直接发给特定群体、一般是中低收入群体(欧美国家采用的主要形式)。

二是减税降费让更多钱的留在企业和居民手里,因为手里有钱也就更敢于花钱、带动经济。

财政刺激政策主要是前一种,因为筹钱、花钱、投入方向政府完全可以掌控住。2008年之后的十余年,我国高铁、地铁、高速公路、城市建设等日新月异的变化,就跟财政政策的运用有很大关系。

我国的财政政策目的也很明确,先是国家负债筹资改进基础设施,而铁路/公路/桥梁/机场等基础设施完善又为经济发展提供硬件基础、反过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后政府收税的税基就会扩大,相应的税收额就会增多,而这又可成为之前到期债务的本息来源。

可它的问题,是边际效应递减以及效果的滞后性。

除了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外,广大的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基础设施收益很低、甚至亏损严重,设施本身产生的收益根本无法归还到期的债务。一定程度上,这些基础设施过剩了、产生了闲置,这就是资源的浪费。

当然这些基础设施也有国家战略上的考虑,但当下若再扩建、新建,其收益就太低了。也因此,国家提出了新基建——5G、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数据中心等,可新基建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远没有老基建多、刺激效果在减弱。


另外,基建投资产生的积极影响要在几年后才体现出来。虽然建设期间能直接带动生产,但仅限于其关联的上下游产业中,这些产业又多大程度上能撬动投资和消费也不确定——真正能带动消费的是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他们有更高的消费倾向。

问题来了:直接向中低收入群体撒钱,短期刺激经济是否可行呢?


03

直升机撒钱


疫情冲击经济,经济冲击就业,就业冲击收入……当大家没有了收入,又哪来的钱去消费、去拉动经济呢?而让大家短期内迅速有钱去消费的一个最直接办法就是“全民发钱”——这是当下全球很多国家正在采用的策略。



截至目前,包括南京、宁波、北京、郑州、广西、安徽在内的十余个省市也在向当地居民发钱——主要是消费券补贴的形式,如旅游券、体育券、餐饮券、家电补贴券等。


为了让大家有时间消费,江西试行2.5天弹性作息制、浙江鼓励一周休息2.5天、甘肃陇南也支持周末2.5天假期等。稍早前,商务部、发改委等部门也已发文鼓励包括汽车/家电等在内各类消费,目的就是要支持、扩大内需,以应对疫情的冲击。

消费时间有了、消费场景有了、消费补贴有了、消费政策有了……可大家缺这些吗?大家缺的是钱啊。疫情结束后,报复性消费要来了?扩大内需的政策出来后,消费立马井喷了?搞得大家好像都有钱似的。


因此,刺激消费的当务之急除了发消费券外,还应当直接发钱。


欧美国家的百姓因没有储蓄攒钱的习惯,失业就会带来“手停口停”,直接发钱除了刺激消费外,更多的是一种救济。中国老百姓习惯省钱储蓄,很多人担心一旦直接发钱会被存起来、起不到立马刺激消费的目的……其实可以把消费券和直接发钱结合起来。


对于中低收入人群、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人群,可以直接发放现金,因为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很高——想买的东西很多,只是苦于没钱,一旦有钱就会马上消费掉。对于中高收入群体,可以发放消费券、以起到撬动消费的目的。


在疫情全球肆虐冲击下,百姓的收入或将面临断崖下跌的风险,此时向全民发钱短期刺激经济,未尝不是一个可供考量的选项。

 

只是,这一天会来吗?


因老主编号已加满,现申请下了一个新主编号,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米筐老A的微信,珍惜稀缺的主编好友席位!我会不定期在朋友圈发布投资机会、个人对信贷/货币/楼市/股市的看法。


席位有限,请抓紧时间添加!

【全文完】


相关新闻
A先生总篇数 463 篇
深厚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对市场、金融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请发表您的评论
0条评论
A先生
深厚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对市场、金融有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文章数
463
话题数
4
精华文章
推荐文章
©2017 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 米筐内容版权归北京米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媒体、网站、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传播。本网站保留追究非法转载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网站常年法律顾问:大成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5067764号-1

关注米筐投资